2017聚焦攻堅·全國環保廳局長論壇發言摘登
由中國環境報等主辦的“2017聚焦攻堅·全國環保廳局長論壇”12月2日舉行。論壇圍繞“打好生態攻堅戰,滿足人民群眾環境需要”這一主題,就貫徹落實水、氣、土三個“十條”,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治理攻堅面臨的難題,體制機制創新的經驗和體會及意見建議等,進行深入交流和廣泛探討。本版今日摘登部分討論內容,以饗讀者。
科學規劃系統推進環境治理
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原常務副會長 祝光耀
這次分論壇主題是聚焦治污攻堅,結合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戰略思想,我想當前重要的任務就是真抓實干,進一步增強生態文明建設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黨的十九大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了到2050年三個階段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目標和當前的工作任務,振奮人心,催人奮進。
就環保系統而言,目前首要任務就是把思想認識凝聚到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戰略思想的旗幟下,把行動統一到中央的總體部署上,把工作重點落實到污染防治攻堅中,擼起袖子干、放下身子抓,盡心盡職辦,不能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觀望、應付、推諉延誤戰機。
二是在生態文明建設中要調整布局,科學規劃、系統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就是實現環境質量優、生態系統穩、全民生態文明素質高。要充分估計生態文明建設的復雜性、艱巨性、長期性,打總體戰、攻堅戰、持久戰。環境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戰場、主陣地,而環境保護也不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唯一任務。生態環境保護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要以環境問題為導向,倒逼經濟布局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總體布局,科學規劃,分類施策,系統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三是要抓住當前主要問題,區別不同地區、轄區的主要任務,努力打好“藍天保衛戰”,積極組織好“清水攻堅戰”,扎實推進“凈土陣地戰”,持續推進“生態保護建設持久戰”。要組織綠色社區、綠色園區、綠色鄉鎮、綠色學校、綠色單位、綠色消費等細胞工程,在夯實基礎、提高全民素質上狠下功夫。多措并舉,多管齊下,努力鞏固和不斷擴大污染防治和生態文明建設成果,不能邊建設、邊破壞,抓一陣、松一陣,要持續有效地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
四是不斷完善工作體制,形成全社會共建共管氛圍。要堅持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工作體制,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和終生追責系列監管制度,堅持社會動員,典型引領,重視宣傳、培訓、教育工作,努力形成強大的社會輿論氛圍、社會工作氛圍。
用好市州立法權 保障地方環境執法
環境保護部政策法規司司長 別濤
第一,地級市州獲得環保立法權。
2015年3月全國人大修訂《立法法》,增加了兩個法條: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可以根據法律法規在城鄉建設和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方面制定地方性法規;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法規制定城鄉建設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方面的政府規章。另外,今年10月修改后的《標準化法》規定: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標準化主管部門,可以制定地方標準。
按照這3個法條的規定,設區的市、州的人大、政府和主管部門,在制定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和地方標準方面獲得了新的授權?!读⒎ǚā泛汀稑藴驶ā沸薷暮?,各個地級市州要充分應用好新的法律授權,為地方的環保監管執法提供更有力的立法保障。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決定》明確規定,要明確地方立法權限和范圍。這樣的規定具有幾方面意義:
一是賦予地方立法權是為了充分發揮地方的積極性、主動性所做出的重要的制度安排。從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到1954年憲法,立法權都是由中央一級統一行使。什么時候出現改變?1978年12月,鄧小平同志提出,現在的法律很不完備,要集中力量制定法律,但現在的立法工作量很大,有些法規地方可以先試搞起來,然后經過總結提高,再制定全國通行的法律。
按照這個精神,1979年全國人大修改了地方組織法,授予省會城市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市的人大有權制訂地方法規。1986年再次修改,2000年再一次穩定這個立法體制。所以,在2015年3月修改《立法法》之前,全國在省一級的人大,省會城市和較大的市已經獲得立法授權的有31個省區市、49個較大市。賦予其立法權有利于發揮地方管理本地方事務的積極性。
二是普遍授予設區的市以立法權,是著眼于加強和改善國家治理的重大決策。
三是責權對應。一些事務的地方屬性特別強,特別是環境保護、城鄉的建設管理等。有了責任,就需要手段予以保障和落實。
2015年3月全國人大修改《立法法》之后,享有地方立法權的主體增加了。原來有31個省、49個較大城市,現在又增加了273個,包括了239個設區的市、30個自治州和4個未設區的地級市(如東莞市、嘉峪關市),現在享有地方立法權的主體總共是353個。
《立法法》修訂以來的兩年多時間,設區的市州立法進展順利,并呈現出一些明顯特點:一是依法有序推進,二是注重突出地方特色,三是堅持立法規范先行。
第二,地州環保立法基本原則和作用。
根據《環境保護法》的規定,環境保護的法律屬性就是地方事務,地方各級政府要對本轄區環境質量負責??梢?,環境保護的法律屬性是地方事權,所以由地方立法來做,這有邏輯上的必要性。
30多年以來,有立法權的地方人大在立法方面形成了一些原則。根據《立法法》和憲法,地方立法應當遵循3個基本原則:一是不抵觸,二是有特色,三是可操作。
地方立法比較活躍的領域包括:土地管理、吸引外資、非公經濟管理、教育醫改、養老保險、環境保護、農村脫貧等方面。據有關機關統計,從有地方立法權以來到現在,總共已有1萬多件地方立法。那么,地方立法有什么作用?
第一是保障作用。保障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在本級行政區域得到充分有效的遵守和實施。這就解決了國家法律的一般規定到地方省情、市情、州情的地方化,增強了適應性、可執行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是適應作用,即適應地方治理的需要。當前,有些地方制定了關于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的立法,比如貴陽市生態文明條例?,F在,在全國制定一個生態文明條例有一定難度,但是在貴陽市,從立法、司法、行政方面都有這個基礎,所以,貴陽市做生態文明建設條例是合適的,也是可行的。但是,在全國研究制定,還有待條件進一步完善。
第三是試驗作用。有些措施在全國推行有一定的困難,比如關于環境污染責任強制保險就沒有進《環境保護法》。沒有寫不是不能做,只是時機暫不成熟,但是鼓勵地方推行。有些地方的立法就把這些機制都寫進去了?;剡^頭來再過一段時間再完善,修改國家法律的時候,對地方的實踐進行總結推廣,就可以成為國家立法的支撐和實踐的基礎。
例如《湖北省的土壤環境污染防治條例》,就起到了全國第一個土壤環境地方立法試驗田的作用。它涉及調查、檢測、評估、修復這一套基本的程序規則,毫無疑問對國家土壤污染防治立法有重要、直接的借鑒意義。
第四是保障改革,即是將生態環保改革的政治決策轉化為立法機關的立法規范,強制實施。如建立河長制是中央改革的要求,浙江省通過了河長制的地方立法,這就把生態環保領域政治改革決策轉化為立法規定,通過立法保障改革的強制實施??梢?,地方立法有很多積極作用。
第三,地方環保立法問題有待解決。
地方立法有成就也有問題。地方立法應當堅持3個原則,即不抵觸、有特色、可執行。如果執行得不到位,地方立法就會出現問題。
一是有抵觸。如今年7月,中辦、國辦通報的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立法問題,就是地方立法和國家法律產生了直接沖突。國務院自然保護區條例規定,在保護區內禁止采礦等十種行為,但地方立法選擇性地禁止狩獵等3種行為,而且明確規定在祁連山保護區內適用本條例。這不僅架空了國家法規,而且進一步排除了國家法規的適用。這就是地方立法對國家禁止的破壞生態環境行為的立法“放水”,這是地方立法對國家法律的嚴重抵觸。
二是地方特色不夠豐富。許多地方立法比較滿足于重復高位的法律法規規定,但地方特色嚴重不足。這個問題比較普遍,應當著力研究解決。
三是操作性不強。讓地方立法能夠發揮作用,必須細化上位法律法規規定,補充完善實施程序,切實提高可操作性。
第四,幾點建議。
一是建議各個地級市州人大、政府高度重視和充分行使好地方環保立法授權,嚴格遵守不抵觸、有特色、可操作原則,積極研究制定地方環保法規、規章,為本地方環保監管執法提供地方法規的支持。
二是各個市州環保部門應結合本地環境執法需要,參考其他地方環保立法成果,相互學習借鑒,制定本地方環保法規、規章。
三是根據本地突出環境問題和地方經濟社會實際情況,推動有關部門完善地方環境標準。
打好攻堅戰 提供優質生態產品
湖南省環境保護廳廳長 王一鷗
今年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湖南省環保系統嚴格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以及環境保護部和省委、省政府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統一安排部署,按照“12345”工作思路,緊緊圍繞改善環境質量這個核心,以解決突出問題為重點,狠抓落實,各項工作都取得了積極進展。
第一,全力配合中央環保督察。積極配合督察組進駐期間工作。湖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配合做好中央環保督察工作,全面部署,加強領導,靠前指揮。抓好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針對中央環保督察組反饋意見和現場交辦的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省委、省政府印發《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工作方案》,制定《湖南省貫徹落實中央第六環保督察組反饋意見整改方案》,明確任務分工,即知即改、立行立改。
第二,扎實打好環境治理戰役。強力推進水污染治理。為保護與治理湘江,湖南省2013年啟動省“一號重點工程”。同時,省委省政府將洞庭湖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擺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扎實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印發《大氣污染防治2017年度實施方案》,分類推進重點區域大氣污染整治。啟動土壤污染詳查及治理。全面落實國務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出臺《湖南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等。持續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全省域覆蓋試點。
第三,大力加強環境監管執法。全面加強執法保障。經省委常委會研究同意,省政府發布通告,將環境執法機構納入政府行政執法保障序列。建立健全兩法銜接機制。省市縣三級公安、檢察機關成立駐環保部門工作聯絡室。省檢察院、省高級人民法院等建立了環境執法聯席會議制度,并分別成立了環境資源檢察處、環境資源審判庭。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
第四,不斷深化生態環保領域改革。積極推進生態強省建設,加強環保責任體系建設,重點做好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穩步推進環保垂直管理體制改革。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改革試點,制定《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調查暫行辦法(送審稿)》等5個制度。
第五,服務和促進綠色發展。把好綠色環境準入關,嚴格控制“兩高一資”和“產能過剩”項目上馬。大力促進環保產業發展。以科技創新為動力提升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取得環保產業發展和環境污染治理共贏。推進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和排污許可證制度,推進污染治理市場化改革,持續推進環境信用體系建設。
下一步,全省環保系統將堅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新變革、新理念、新要求、新目標和新部署,大力加強監管執法,為湖南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為打好全國環境保護攻堅戰貢獻湖南力量。
新時代需要新氣象新作為
廣東省環境保護廳副廳長 李暉
當前,環保工作迎來新時代。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一系列新變革、新理念、新要求、新目標和新部署,要求從推進綠色發展、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等4方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
新時代,需要新氣象新作為。近年來,廣東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經濟社會發展提出的四個堅持、三個支撐、兩個走在前列的要求為總目標,大力推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持綠色發展的永續戰略,深入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強化生態紅線剛性約束,落實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全面開展環境督察,強力推進污染防治。
在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目標任務等方面,廣東都已經全面達到了要求。另外,開展了碳排放交易和碳普惠制的試點。
在與周邊臨界省份合作方面,與廣西在九洲江開展了交界斷面的生態補償,一定三年,效果非常明顯。水質從Ⅴ類基本上穩定到了接近Ⅲ類,今年力爭可以達到Ⅲ類。福建省的汀江是潮汕地區重要的飲用水水源。在廣東省叫韓江,從去年開始實施生態補償,同樣水質提升得很快。我們還在去年與東江上游的江西省,就東江跨界的生態保護簽訂了協議,現在正在全面實施。
在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方面。自2015年開始,PM2.5、PM10年均濃度持續下降,下降幅度接近每年6%。今年1~10月,廣東省21個地市PM2.5均值為31,PM10均值為48。廣東去年GDP接近8萬億元,人口超過1億,年均GDP增速7.5%。今年GDP增速是7.6%,前三季度都已經達到。所以,廣東還是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我認為最關鍵的就是兩點:一是起步早,不搞運動戰;二是決心大,真正地采取了強有力的措施,讓這些措施到位。
廣東嚴格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珠江流域在全國的水質和長江并列。但是我們也不回避目前仍存在的一些問題,現在正舉全省之力予以整治,成效也在逐步顯現。在珠三角9個地市全部獲得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的基礎上,部署推進珠三角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的建設,在這個基礎上還要提升。今年,珠海市、惠州市、深圳市的鹽田區已經榮獲全國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區。其中,河源市的東源縣被確定為全國首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創新基地。
接下來,廣東將繼續努力,砥礪前行,樹標桿、補短板。要堅決打好生態環境保護這場攻堅戰,加快建設綠色的珠三角發展示范區,同時促進粵東西北地區綠色崛起,確保廣東的生態保護工作要繼續力爭走在全國的前列,為建設美麗廣東、美麗中國、生態文明做出更大貢獻。
精準發力 推進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四川省環境保護廳廳長 于會文
四川位于長江上游,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肩負著特殊的生態環境保護任務。近幾年來,在環境保護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們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四川,探索出了一條符合四川實際的生態環境保護之路。
第一,堅持問題導向,推進環保督察取得明顯成效。一方面,以省級環保督察全覆蓋推動環境問題整改。通過督察,找準了問題、摸清了底數、掌握了實情。另一方面,借力中央環保督察推動環境問題切實整改。全省各級各部門全力支持配合中央環保督察,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完成現場督察各項工作。
第二,堅持目標導向,防止整改問題反彈。四川始終堅持“疏、堵、獎、罰、訪”五步措施,確保環境問題整改質量。“疏”就是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環保技術標準規范,出臺區域性、流域性標準,引導產業合理布局。“堵”就是對嚴重污染、不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無法升級改造達標的“散亂污”企業,堅決采取果斷措施,依法依規限時整治到位。“獎”就是搭建環保交流、舉報、教育、協管、信息等5個平臺,部分市(州)出臺重大環境違法行為舉報獎勵規定。“罰”就是從嚴環境執法,實施精準執法、嚴懲重罰、聯合執法,對環境違法行為“零容忍”。“訪”就是建立環保明察暗訪工作長效機制。
第三,堅持科技導向,強化環保監管技術支撐。加強同環境科學院、環境規劃院等科研機構“國家隊”的戰略合作,對污染防治“把脈問診”、找準癥結、對癥下藥。注重科技培育,發揮四川高校獨特優勢,強化環保應用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創新研發。舉辦四川省環保重大成果和重點技術產品推介會,推介先進經驗和技術產品。
第四,堅持責任導向,切實壓緊壓實各方責任。在組織領導上,省委、省政府自覺肩負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在目標考核上,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四川省黨政同責工作目標績效管理辦法》等,引導各地樹立正確的發展觀政績觀。在鮮明導向上,省委組織部出臺《關于在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進一步體現和落實環境保護相關要求的暫行規定》等政策文件,實行環境保護責任一體明確、指標一體下達、成效一體考評。在追責問責上,嚴格執行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強化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和環境責任離任審計。
第五,堅持改革導向,完善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構建主體框架。成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專項小組,切實履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辦公室職能職責。積極推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在省內建立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機制,開展環境信用評價試點,推進資源環境稅費改革。
第六,堅持輿論導向,開展全民綠色行動。倡導公眾綠色出行。發揮政府示范作用,搭建官方與民眾溝通的橋梁,嘗試直接對話解決環保問題。推進公眾綠色生活,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開展創建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等行動,提倡綠色居住,推行綠色消費。
惠州藍是群眾共享的普惠福利
廣東省惠州市政府副市長 林洪
惠州歷來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理論。提出建設“綠色化現代山水城市”的目標定位,大力推進綠色發展,切實加強環境保護,“惠州藍”成為惠民之州亮麗的名片,是群眾共享的“普惠福利”。
近年來,惠州市認真貫徹落實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實施方案,在向環境污染宣戰的“三大戰役”中,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采取科學、有力措施推進環境污染綜合整治,區域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大氣方面,開展市區環境空氣質量保障“八大行動”,實施大氣污染點源精細管理、面源綜合防控,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每年保持全國74個重點監控城市前十、珠三角前三。
水方面,全面落實“河長制”,市委書記和市長分別擔任東江、西枝江等主要河流河長,牽頭系統推進全市水環境污染整治工作;大力推進淡水河、潼湖水和沙河、公莊河重點流域綜合整治,分類分級推進全市27條黑臭水體、市區15條河涌和全市79條鎮級河涌污染整治。全市水環境質量保持穩定優良,東江干流惠州段水質總體保持Ⅱ類水質標準,為粵港4000萬居民提供了良好的飲水來源。
土壤方面,持續開展重金屬污染整治和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工作,積極防范和管控土壤環境風險,實施了兩個土壤污染修復項目,全市土壤環境安全得到充分保障。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惠州已連續9年在省環保責任考核中獲評優秀等次,綠色發展指數排名廣東省第一,獲評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十佳綠色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近期發布的中國生態城市建設發展報告中,惠州生態城市健康指數在全國284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排第六,打造了美麗中國的“惠州樣板”。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再次吹響了新時代向環境污染宣戰的號角?;葜菔形?、市政府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思想為引領,以建設綠色化現代山水城市為目標,繼續深入推進大氣、水和土壤污染治理攻堅,擦亮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金牌,努力向全體市民提供更多優質的生態產品,讓惠州的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