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從垃圾焚燒到PX項目,從小區的移動通信基站到核設施建設,鄰避效應日益成為社會公共領域的一個熱點詞匯。
我國的環保產業發展了30多年,曾經篳路藍縷,曾經跌跌撞撞,時至今日,產業體系已經比較完備,技術水平已經總體堪用,部分領域還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以我們的垃圾焚燒技術,落后企業不說,做得好的這些企業,達到我國最新排放標準(相當于歐盟標準)沒有問題。
但是,鄰避效應的產生,根源不在技術。在鄰避效應面前,拿產業體系說事,拿技術水平說事都是蒼白無力的。正如有人說的,中國修路的技術夠成熟了吧?還不照樣今天修了明天修,后天修完照樣壞。央視曝光的武漢那些違規垃圾焚燒廠也不是技術問題。問題不在技術,在市場,在監管。老百姓就算愿意相信你的技術,也絕對不敢相信當前這種狀況的市場和監管。不是有人戲言么?政府把垃圾焚燒廠建在自己院子里面,老百姓絕不會反對。
對于這里面的問題,有位業內專家分析的很有意思,放在這里供大家參考。他說:NGO看垃圾焚燒是發聲的機會,投資方看垃圾焚燒是產業,運營商看垃圾焚燒是利潤、記者看垃圾焚燒是稿費,地方政府看垃圾焚燒是政績和利益,老百姓看垃圾焚燒是健康與恐慌。關鍵是看推動利益各方背后那只手。各方相互溝通是個問題。投資方運營商與政府有溝通,記者對老百姓有影響,老百姓對政府有壓力。但投資方與百姓沒交集,與媒體少溝通;百姓對政府有疑問,對運營商不信任。
對于鄰避效應是什么,近幾年來網上科普文章不少了。但筆者更傾向于將鄰避效應看作是中國改革進程中社會各階層力量博弈的一次集中體現,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個階段必然要出現的情況,我們早晚要面對這些事情。中國社會必須要過這個檻,努努力跨過去了,我們的社會主義民主在內涵和形式上就會更加豐富,政府的國家治理能力就會得到大大提高。
鄰避事件的集中暴發,對環保產業,尤其是垃圾處理領域的發展是個重大挑戰。一些地方民眾一鬧就停的示范效應也使得鄰避事件發生更加頻繁。新的項目上不了,企業沒法發展;甚至可能有些已經建好運行的項目也會有人跑出來鬧上一鬧,這些項目的正常運行沒準也會受到威脅。但是,如果我們應對的好,當前頻發的鄰避事件對垃圾處理,對環保產業也可以是重大的機遇。推廣一批新技術的使用,把落后技術建起來的項目改造掉,把技術管理不到位或者眼里只有利潤而沒有社會責任的企業淘汰掉,環保產業的行業自律管理就有望更進一步,有利于引導整個產業進入良性發展。
余杭的事情暫時有個說法了,政府保證在征得各方同意之前不會開工。那我們垃圾焚燒領域的環保企業怎么辦?等政府去做工作,去完善監管機制么?政府是要走繁瑣程序的,我們等不起,必須自己行動起來。
不妨看看我們缺什么,能做什么。
有人說我們缺環境信息公開。政府是法無授權不可為。政府有《信息公開條例》和《環境信息公開辦法》,哪些可以公開都是有規定的。信息公開要走程序,要想讓政府公開的環境信息更多一些,需要等很長時間。我們等不起。
我們為什么不自己做呢?企業是法無禁止即可為。只要不涉及國家秘密,不涉及本企業的商業機密,你企業想公開多少就可以公開多少??赡苡械钠髽I會說,這些信息是我的商業機密,不能公開。不要舍不得了,行業面臨生死存亡,再摳摳縮縮就完蛋了,大家都別發展了??上驳氖俏覀円呀浻衅髽I在朝這個方向做了。為什么步子不再大一點呢?在這個關鍵時刻,敢于站出來把自己運行關鍵信息公之于眾的企業,絕對可以收獲巨大的廣告效應和可觀的社會公信度。為什么不做呢?
只要企業有意愿,行業協會就可以組織大家來做這個事,我們搞個自律辦法,出個推薦性的規范。這個自律辦法,這個推薦性的規范只要符合博弈各方特別是民眾的最基本訴求,民眾就會去主動掌握它,民眾就會主動幫著把它變成“強制性”的規范,比政府的強制性還有效。
有人說我們缺乏監督機制。這個領域現行的監督機制是行政許可制,是典型的事前監管,立個門檻讓企業來跨,跨不過的不許干,跨過去以后干的好不好就不怎么管了。監督不倒位,自然會有些坑爹的害群之馬冒出來,省那不該省的成本,賺那昧良心的錢。那我們能不能通過行業自律的辦法把更有效的事中監管和事后監管建立起來?由行業協會或者是其他的第三方機構對企業的運營服務能力進行認證,對項目運營的效果進行評估,幫助社會建立起一套監督機制。這方面我們也不用搞強制性,推薦性就可以,民眾會把它變成“強制性”的。
有人說缺好的補償機制。應該說,業內大部分企業都是有主動補償的意愿和誠意的。給居民適當的補償,怎么也比搞定潛規則,比挨著個去給鄉長村長們點香要好操作吧?有意愿、有誠意那就好辦,機制完全是可以協商,可以設計的。一方面,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可以借鑒;另一方面,同是中華民族、中華文化的臺灣地區在上世紀也有一些經驗,可能比發達國家的經驗有更強的借鑒意義。關于補償機制,網上的相關文章已經不少。筆者只想從自己的角度建議:補償機制在運作過程中能不能引入第三方機構(例如社?;穑?,通過程序的安排使得整個利益補償過程不受補償主體主觀意愿的干擾,消除民眾對于及時足額獲得利益補償的憂慮。
還有人說我們科普做的不好??破盏拇_是個大問題,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影響項目的成敗。余杭的項目按說政府也做了科普,但百姓就是不信,寧可信網上那些缺乏科學性的說法。這里面有一個科普機構自身公信力的問題。由于基層政府的公信力嚴重缺失,加之“宣教”思維的嚴重束縛,他們是無力承擔科普這一重任的,必須交給一個或多個具有公信力基礎的第三方機構或平臺來做。PX項目博弈過程中有一個重要的轉折就是包括清華大學學生在內的眾多專業人士自發對百度詞條“PX”的守護。正是因為國內頂級大學那種相對超脫而又高度權威的地位,使得這一事件發生了轉折。同理,在垃圾焚燒的科普上,產業部門應當主動聯合諸如果殼網、科學松鼠會、知乎網等著名國內科普平臺,以及中科院、知名高校等科研機構參與,同時注意維護維基百科、百度百科等平臺上垃圾焚燒詞條的科學性(現在百度的垃圾焚燒詞條中就充斥著大量反對焚燒的片面觀點)。
只要我們聯合起來,行動起來,不敢說垃圾焚燒的鄰避困局就一定能多快解決,但至少可以形成一定的合力,推動形勢向好的方向發展。
最后,我想用借用一位朋友提給政府的建議來結束這篇文章:通過公開和民主,把民眾與政府的對立,變為民眾內部的博弈。這里的公開是高度的公開,這里的民主是充分的民主。
(作者:王政 / 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政策研究與信息部王政副主任)